找到相关内容157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观照摄心正念为要

    ,人人都能念,但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得有成就,念出真工夫,念到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那可也未必人人都会念。在这里,藕益大师告诉我们"观心为要",可以说真正是把念佛用功的诀窍传授给我们了。念佛怎样观心,其工夫...今人念佛,一些小的喜怒到前,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后,如何能使得念佛灵验。真的能于爱憎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,现前必得受用,临终必得往生。“此中勘验念佛工夫,实际也就是藕益大师所说的观心之法”。 ...

    净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4381043.html
  • 天台宗观心法要

    ,使天台宗的教观都具备了必要的条件,一些台宗高僧隐居天台山大演教义,修习止观。因此本人准备写《天台宗观心法要》,使教观双备。正文分四部分,一. 观心大意,二. 观心宗旨,三. 观心方法,四. 诸宗观心。   一.观心大意   天台宗提倡教观双运,正如藕益大师在《教观纲宗》说:“佛祖之要,教观而已矣。观非教不正,教非观不传,有教无观则罔,有观无教则殆。”因此观心法门成了天台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。  ...

    冯树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641436.html
  • “随自意三昧”及其当代意义

    三昧法门》,从观心原理与观心在动用中的实践两方面,解析“随自意三昧”的禅法特色及其当代意义。  一、直观当前一念心之实相  “观心”为一切大乘禅法的观行精髓。其实,在早期佛教经典中,佛陀就已指示心的重要功能与作用:“为心所使遍诸趣,处处受生无穷已。心为系缚解脱本,是故说心为第一。”(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二十)佛陀教导弟子应“善自观心,善自知心”(《中阿含经·自观心经》),“以心治心”(《中阿含经》卷...

   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263770.html
  • “五重唯识”观辨析

    ”,二是强调所观是识。  此五层观法,即“五重唯识”,涉及到所观境、能观心和具体观法。  1、所观境  如上所说,“五重唯识”的所观境,就是有为、无为一切法。但有为、无为一切法为什么可纳入“五重唯识”...性的内境,故仍有境心之别。作为唯识观,虽可观内境,但易与外境混淆,故应舍境而观心。  第三“摄末归本识”,其中,“本”指识(与心所)之自证分(若是四分说,则还包括证自证分),“末”指由自证分变现的见分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573513.html
  •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窥探

    分析只有定的情况,只有慧的情况以及定慧都有的情况,高度概括了定慧等持才能彻见本源,照而常寂,寂而常照的观点。大师认为这即是圆证。   另外,有关止观问题很值得一提的是,永嘉大师对如何“观心”的问题在他的著作中着墨特别多,象“入初心”、“识五念”、“识六种料简”、“识一念之中五阴”及“观心十门”,都是阐述观心的内容,这些文字不仅叙述了观心的先后次序,还点明了观心历程中应注意的问题,指出了观心的准则。...

    修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2256585.html
  • “冷也不喝,热也不喝,就是不喝,不喝也不喝”元音老人海口开示观心法要

    弟子问:请师父开示观心法要。 元音上师答曰:观心最重要的是,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,也就是集中心力,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。念头一起,你就看见,不跟着跑。念头不动了,你就看着不动。如猫捕鼠地看着。 ...生病的。身体吃得消,就加座加时,吃不消就放松点,总之要从实际出发。我们做功夫,无论上座修法,还是下座观照,都要善于调和。 弟子问:师父,我观心,见念头来了,就叫它停下来。有时一停下来,什么念头也没有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25081475.html
  • 略释四念处

    中的诸想不断,到底也是苦(即行苦)。故人生是苦,这世界充满著苦。苦既是由‘受’而有,那么,知苦而不贪欲乐,就不为境界所转移,则‘缘受执乐’的错见,便不能存在了。   三、心念处—观心无常:是以观心无常...的,故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,不过是心理或思惟之因缘关系的发展而已,绝无实体可捉取;而且心的现象,是念念生灭、刹那不住。怎么可执它为常?由此观心无常之慧力,能使心念远离执常妄见的过患。   四、法念处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740472.html
  • 快  修

      当今很多在家修行人,时常被各种琐事所缠绕,父母、儿子、工作、家庭……,时刻悬悬在念,始终舍不得放弃;而应当以修行为主业的出家人,虽然披上了袈裟,却整日忙碌于建道场、塑佛像、摄受弟子……,执着一些名相上的善事,往内观的时间实在是微乎其微。这些不正常的现象,令人生出无数感慨: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,应放下外缘,内观心的本性。这也是历代大成就者成功的要诀。  《米拉日巴广传》中曾有这样的一段描述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心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1614334271.html
  • 教  言

    ,也会增长贪瞋心,所以应当视世人形同陌路,坚持禁语;对因果善加取舍,发菩提心;无论在深山还是城市,都应观自己的内心;不论快乐还是痛苦,都应断除分别念,观心的本性;时常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;观察自心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845244291.html
  • 理净法师答:明白了外镜是心的显现,下一课做什么?

    而悟到“无常”。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的去努力修学禅定、精进念佛等方法,来引导自己观心不起,当我们的“心”一念不起时,才能说明外境是空;如果还有分别心起,就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佛教问答|理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034282559.html